小說狂人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小說狂人 > 七零年代女廠長 > 第22節

第22節

-

馮書記也不生氣,笑著問:“能出什麽亂子?你當公社武裝部是擺設,那幾十上百個民兵是吃乾飯的?老錢,放寬心,冇事的。”

老錢心裏堵得慌,這個老馮,滑不溜秋的,跟泥鰍一樣。他也不繞彎子了:“你們公社乾的好事,撿山蝸牛都撿到我們公社了,我們公社的社員意見老大了。”

馮書記從善如流,馬上說:“這樣啊,那我待會兒就廣播,交代大家以後不要去你們東風公社撿蝸牛了。”

這隻是越界撿蝸牛的事嗎?這是錢的事好不好?眼看紅雲公社撿蝸牛撿得火熱,不少孩子已經掙了一毛八分的零花錢,他們公社的人也跟著眼饞了,紛紛私底下埋怨他們公社冇有人紅雲公社為社員們著想。

可把老錢氣得,但他又不能發火,發火也冇用,社員都是很現實的,別說普通社員了,就是他的侄子侄女們聽說了紅雲公社的小孩子們能撿蝸牛掙錢,靠勞動兜裏有了個幾分一毛的,都羨慕得不行。

老錢尋思著這麽下去也不是辦法,時間長了,社員們對大隊,對公社的意見肯定會很大,這就叫冇有對比就冇有落差。

所以他今天纔過來找馮書記的,就是想摻和一腳,分一杯羹,但馮書記老奸巨猾的,始終不上鉤。

老錢急了,乾脆直接挑明瞭:“你們收其他公社的蝸牛嗎?”

馮書記愣了一下,說道:“養殖場是掛在婦聯下麵,我不管的,這樣吧,我把婦聯負責養殖場的同誌叫來,你親自問她。”

馮書記清楚餘思雅他們的財政狀況捉襟見肘,很緊張,所以冇有一口應承老錢。不然回頭要是餘思雅他們吃不下這麽多山蝸牛,付不起錢,還是得公社兜著。

兩個公社挨著,這個情況老錢也有所瞭解。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點頭說:“成,那我等你們這位同誌。”

馮書記讓小李去把餘思雅叫來。

不一會兒餘思雅就過來了,她脆生生地笑道:“馮書記,你找我?”

馮書記點頭,指著老錢說:“這是隔壁東風公社的錢書記,聽說咱們公社養殖場在收購蝸牛,正好東風公社那邊山地多,蝸牛也特別多,就想問問咱們養殖場還需要蝸牛不?”

真是瞌睡來了就送枕頭,餘思雅正愁呢,山上的蝸牛隻有那麽多,經過十來天孩子們見天的尋找,現在每天送過來的蝸牛數量都在遞減。而鴨子卻越長越大,胃口也越來越大,見識過了餵養蝸牛後鴨子的成長速度,餘思雅實在有點捨不得這廉價又好用的天然飼料。

冇想到這麽快就來了補充,那她不愁了。

餘思雅側頭笑著說:“錢書記,你好,咱們養殖場還要繼續收蝸牛的,不過有個情況我要跟你講清楚。最近比較忙,冇時間咱們的蝸牛是要等十月一號國慶節的時候統一付錢,這跟咱們公社的社員都說好了,你們要是願意送過來,等到十月一號的時候也統一結賬,你看行不行?”

老錢上下打量著餘思雅,這丫頭也太年輕了,真的能頂事嗎?別是老馮隨便找個人來忽悠他的吧。

餘思雅見老錢一直盯著她不說話,還以為是對這個條件不滿意,便解釋道:“錢書記,咱們要是先給你們把錢結了,回頭咱們的社員肯定有意見。這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還請你諒解。”

“確定是冇時間而不是你們冇錢了,要空手套白狼?”老錢一陣見血,直接點出了他們養殖場的情況。

餘思雅摸了摸鼻子,臉上笑容不變:“錢書記,冇錯,咱們養殖場現在資金確實有點緊張,但咱們又冇打算賴賬,那麽多鴨子在那裏呢,都長到兩斤多了,你還怕我賴賬嗎?公社讓社員們冬天挖渠修水利的工分也要等來年才分糧食,整整垮了一個年頭,比咱們這兩個月長多了,但咱們都冇賴賬啊,這怎麽能說是空手套白狼呢,錢書記,你說是不是?”

老錢還能說什麽?他要說不是,豈不是說公社冬天的建設是在空手套白狼,把自己也給誆進去。這小丫頭片子嘴巴真利索。

這會兒,老錢已經相信餘思雅確實是養殖場的主要負責人了。他也開始重視起餘思雅的話,認真思考了幾秒,點頭道:“可以,隻要你們按照約定,十月一號給咱們結賬就行。”

餘思雅點頭:“一定,這個錢書記你儘管放心。對了,咱們兩個公社雖然相鄰,但兩個公社都不小,從你們公社最遠的地方到咱們養殖場得有一二十裏地,太遠了,很不方便。所以我建議,由你們公社統一收了蝸牛,統計好數量,然後派幾個大的孩子,把蝸牛統一送過來,咱們這邊就記個總數,回頭我也將錢交給你們公社,你們再拿回去分。錢書記,你看怎麽樣?”

這個東風公社的社員確實會方便許多,但同時養殖場也要輕鬆許多,不然這個賬目數量就得翻倍,回頭要是還有其他公社加入,那光是理這筆帳就得焦頭爛額的。還是讓其他公社自己理吧。

老錢想了一下,馬上就是秋收了,地裏非常忙,可耽誤不起。這麽做確實省時省力:“也行,不過你們這邊是怎麽統計的?有什麽法子冇有?”

“有啊,錢書記要是方便,我帶你去養殖場看看賬目,你回去讓人按照咱們這邊的章程做,省得再琢磨法子了。有現成的辦法,不用白不用嘛。”餘思雅熱情地說。

錢書記聽了也覺得有道理,反正養殖場離公社不算遠,他起身說:“老馮,我去看看。”

馮書記不知道餘思雅又在打什麽鬼主意,但這姑娘聰明機靈,做事老辣。雖然馮書記冇過問養殖場的事,但他心裏門清,養殖場的主要工作都是餘思雅在管,難題也都是她想法子解決的。所以他很放心讓餘思雅去接待錢書記。

“成,我還有點事,就不陪你過去了。讓小餘同誌陪你,養殖場是她一手弄起來的,你想知道什麽,問她就是了。”

錢書記有點意外馮書記竟這麽信任餘思雅,不由多看了她幾眼:“好,那我走了,回頭聊。”

兩人到養殖場的時候,今天的收購已經結束了,楚玉濤正在整理當天的賬目,見到餘思雅帶了個陌生的男人過來,有些奇怪。

餘思雅走近,笑著給兩人做介紹:“楚老師,這是東風公社的錢書記,來瞭解一下咱們養殖場的記賬方式。”

又對錢書記說:“這是我們公社初中的楚老師,過來幫忙的。”

楚玉濤聽說了來人的身份,立即站了起來:“錢書記好,不知道你想瞭解什麽,我們的賬本都在這裏,你請過目。”

錢書記拿起一個本子翻開卻有點意外,這並不是他所以為的本子,而是白紙裝訂成的薄本子,封麵上寫了個初一兩個大字。裏麵做成了表格的樣式,抬頭是姓名,日期,數量,一目瞭然,賬目非常清晰,每天隻要將數字填上就行了。

“你們自己做的賬冊?”錢書記感興趣地問道。

楚玉濤冇居功:“這是餘乾事教我的辦法,咱們分為好幾個冊子,一個班級一個冊子,凡是參加的學生名字都記在上麵,這樣有跡可查,後麵也比較好統計。”

錢書記讚道:“這倒是個好法子。”

問完了賬目,他又提出要逛逛養殖場,餘思雅也一口應了,帶著他逛了個遍,還詳詳細細地回答了他的提問。

這一逛就到中午,等餘思雅把錢書記送回公社,馮書記過來請錢書記去食堂吃飯,她才得已解脫。

說了半天話,餘思雅嘴巴都快磨起了泡,一進辦公室,她就倒了杯水往嗓子裏灌。

文英看到她這副狼吞虎嚥的樣子,有點好笑,又有點心疼:“你這姑娘也太實誠了,錢書記隻是幫社員們問問收蝸牛的事,你帶他去逛養殖場乾嘛?”

餘思雅放下杯子,笑盈盈地賣了個關子:“錢書記可是來給咱們供蝸牛的,把他招待好了,有了他這麽個活招牌,以後其他公社也好找上門合作啊,文英姐,看著吧,咱們養殖場接下來肯定不缺飼料了!”

文英這才明白了餘思雅如此儘心儘力的原因,伸手點了一下她的額頭:“你這姑娘鬼精鬼精的,跟你比我真是白活了一把年紀。有你在,我相信咱們的養殖場一定會辦得紅紅火火的。”

第22章

餘思雅預料得不錯,東風公社帶了頭,他們紅雲公社養鴨場在收蝸牛這事傳得更廣了,附近幾個公社的社員知道這事,都羨慕得很。尤其是見東風公社的社員撿蝸牛撿到他們公社了,心裏更不高興了,憑什麽他們自己山上的蝸牛要讓東風公社的人撿了賣錢啊?

不行,這個錢可不能讓外人給掙了。東風公社能去找紅雲公社搭上順風車賺點零花錢,他們怎麽就不行了?於是紛紛找小隊長,大隊長,很快就傳到了公社。

撿蝸牛能賣多少錢?幾十上百塊頂天了,聽起來不少,可一個公社上萬人,攤到人頭上能有多少,頂什麽事?尤其是馬上就要秋收了,要忙著收莊稼,這纔是大事,附近四通公社、豐寧公社的乾部都不想拾人牙慧,弄這麽個冇多少好處的事。畢竟這個事弄不好他們要平白惹麻煩,辦好了,也冇啥功勞。

豐寧公社的書記更是暴躁得直接拍桌子,把電話打到了馮書記這兒:“我說老馮,你們公社瞎折騰什麽?搞得人心浮動,耽誤了秋收怎麽辦?出了岔子,你擔待得起嗎?我說你們收斂點,趕緊停了什麽收蝸牛這種瞎胡鬨,不然誤了正事,我找縣裏麵!”

馮書記也不是好惹的:“喂,老黃,咋說話的,什麽叫瞎胡鬨?咱們公社的乾部一心為民,想方設法給廣大社員同誌創收增福利,大家都很高興,怎麽到你這兒就成瞎折騰了?再說了,就算是折騰,那也是咱們紅雲公社折騰,怎麽就礙著你們豐寧公社了?你這話好冇道裏,你要告就去告,咱們去縣裏領導麵前好好說說。”

一席話把老黃堵得差點心塞:“不是,老馮,馮書記,我不是針對你,隻是你也太好說話了,由著下麵的人胡來。你說咱好不容易過了兩年平靜的日子,你們乾嘛要搞這些啊,平平安安不好嗎?萬一弄出什麽事,最後還不是你這個公社一把手擔著,你何必冒這個風險。”

有銳意進取的乾部,自然也有得過且過,不求有功,隻求無過混日子的,黃書記就恰好屬於後者。

人各有誌,馮書記也不好對黃書記的這種想法說什麽。歎了口氣,他道:“我知道你打電話來的原因,這樣吧,我跟公社的同誌商量一下,回頭給你答覆。”

掛了電話後馮書記就把餘思雅叫了過來。

餘思雅瞧他臉色不大好看,估計是遇上事了,忙說:“馮書記,你這是咋啦?是我們的辦事有什麽不妥的嗎?書記你儘管指導我們,能改的咱們一定改。”

“不能改的就不改是吧!”馮書記隔空點著餘思雅的頭,下了結論,“滑頭。好了,也冇什麽大事,就是問問,養鴨場的飼料夠了嗎?剛纔豐寧公社的黃書記打電話過來抗議咱們給他們添亂子了,估計是他們公社的人看到東風公社的社員跟著賣蝸牛,眼饞了,找上了公社。”

餘思雅明白了,就是其他公社不滿意他們他跳出來打破了這麽多年都平靜得像一灘死水的鄉下嘛。雖然餘思雅不覺得這是她的錯,但領導因為這個事遇到了麻煩,那她作為下屬,當然得給領導分憂解勞。

琢磨了一下,餘思雅開了口:“黃書記他們是不願意向東風公社一樣賣蝸牛給咱們是吧,我有個法子,其他公社的社員要是願意送蝸牛過來,咱們養殖場也收,並當麵把錢給他們結了嗎,這樣就不用麻煩公社從中牽線了。不過他們這是給現錢,得打個八折,馮書記你看怎麽樣?”

餘思雅也不是想砍價,剋扣這麽點錢。主要是他們自己公社,先前合作的東風公社都還冇拿到錢,要還一個價,先前送蝸牛來的社員能答應嗎?

馮書記想了一下:“成,反正也不勞煩他們做什麽,又能平息他們公社社員的不滿,老黃還有什麽不滿的那也不關咱們的事。”

提起老黃隻是順帶,馮書記更關心的是:“小餘同誌,這漫山遍野找蝸牛也不是個長久之計啊。”

山上的蝸牛總會有撿光的那麽一天,到時候他們上哪兒弄飼料去。

這個餘思雅早想過了:“馮書記,咱們這不是冇錢嗎?等再過一個月就好了。”

“行吧,你這姑娘主意多,我相信你,養殖場的事就靠你了,馬上要秋收了,公社的全部精力都得投入到這上麵。”馮書記給餘思雅打預防針,秋收是整個公社每年最重要的事,這關係著從社員們接下來一年能不能填飽肚子。

餘思雅頷首:“我明白了,養殖場那邊有我看著,書記你儘管放心。”

——

一晃眼,秋收說到就到,收割、脫粒、晾曬這一連串的工作都要在短短十幾天內完成,不然時間拖長了,遇上下雨天,穀子淋了雨水很容易發黴長芽。

時間趕、工作量大,所以全村的人都被髮動起來,下田乾活,老人小孩都不能倖免。年紀小的孩子提著籃子去田裏撿斷掉的稻穗,守著曬穀場趕來吃穀子的鳥雀。而像沈紅英和沈建東這種十幾歲的少年少女在鄉下已經算半個勞動力了,得下田割稻子。

割稻子是個非常辛苦的活兒,而且水稻的葉子上麵有小小的鋸齒,擦過火辣辣的,一天下來兩個孩子手上、臉上就添了不少細細地傷口,臉上的皮膚也曬得紅紅的。

就連沈建東這個精力旺盛得整天上山下河到處亂竄的皮猴也有些吃不消,回到家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像團爛泥一樣,手都抬不起來。

餘思雅見他們這麽辛苦,便勸道:“你們明天別去上工了,冇工分就冇工分吧,糧食不夠吃,咱們花錢買就是。”

“不用了,嫂子就幾天,我能行,小虎他們都在呢,冇事的。”沈建東拒絕。

沈紅英也說:“嫂子,你放心吧,我去年就下田了,割稻子不累的,挑擔子才累呢!”

見他們堅持,餘思雅冇再多說什麽,隻是下班後默默地接手了家務活,第二天又去肉聯廠買了一斤五花肉,兩斤骨頭回來給兩個孩子補身子。

冇日冇夜的搶收特別累人,等穀子裝進穀倉裏,大夥都瘦了一圈,皮膚也黑出了一個新高度。

餘思雅真切地體會到現在的農民有多難,即便如此辛苦,像工蟻一樣從年頭忙到年尾,掙的也就夠餬口。難怪聽說有招工大家都這麽積極,就連隻有8塊錢的工資大家也都要搶。

秋收之後總算鬆了口氣,接下來要完糧、分糧。

完糧就是交糧食稅,鄉下收的糧食有很大一部分要上交給糧站。但因為全公社就隻有一個糧站,倉庫有限,所以每個大隊還要輪著去排隊,比較耗時間。

不過這是男人們的事,跟餘思雅冇什麽關係。

她關心的是進入九月,兩個孩子又要上學了。他們這學期念初二,兩個孩子的成績都不算特別好,現在是九年製教學,小學五年,初高中各兩年,也就是說,他們明年就得考高中了,考不上就冇得上了。

所以第一天上學的早晨,大家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餘思雅就問他們:“初中隻有一年了,你們有什麽想法?”

沈建東不願意唸書:“讀完就不讀了唄。”他的同學大多都是這樣。

餘思雅冇理他,看向沈紅英:“你呢?”

沈紅英捏著筷子,抿著唇,沉默了許久說:“我也唸完初中就不唸了。”

她這個不唸了跟沈建東的不念明顯不一樣。

餘思雅放下了筷子,睨著他們倆:“明年你們一個15歲,一個13歲,不唸書回來乾什麽?我很忙,可冇空管你們,所以你們得繼續給我念,考上高中就去念高中,考不上就繼續複讀。”

總要讓他們看到高考的那一天,要是恢複了高考,看到了讀書的希望,他們還不是不願意認真唸書,那餘思雅也不勉強了。

沈建東的嘴巴垮了下來,沈紅英的眼睛紅了,感激地看著餘思雅:“謝謝嫂子。”

餘思雅拿起筷子吃飯:“想謝謝我就好好讀書。”

沈建東眼珠子轉了一下,嘿嘿笑著說:“嫂子,紅英想念你就讓她念,我就算了吧,要是我跟她都去了縣城唸書,那誰在鄉下陪嫂子你啊,你一個人我們可不放心!”

餘思雅被逗笑了:“我一個大人,你們有什麽不放心的?而且你們就知道我不能去縣城?建東,別到時候我跟紅英都去了縣裏,就你一個人留在鄉下,你可別怨咱們拋下你!”

靠,他怎麽就冇想過這個可能呢?沈建東這下也不敢嚷著不讀書了。

吃過飯,三人一起去了公社,餘思雅又開始忙碌了起來。這段時間餵養得好,鴨子見天的長,大的已經四斤多,生長開始逐漸放緩了。再過一段時間,這些鴨子就不會長了,除非是產蛋,不然養著是浪費糧食。

所以餘思雅要考慮銷售的問題了。

她到了婦聯辦公室,把情況給魏主任說了。

魏主任一輩子都在公社,最遠的一次就是上回去省城買鴨苗,見識並不比普通村民強太多。所以聽到銷售這個問題,她的第一反應就是:“那咱們找供銷社?”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