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狂人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小說狂人 > 七零年代女廠長 > 第183節

第183節

-

就在快到目的地的時候,半夜突然劈裏啪啦地下起了暴雨,驚醒了所有人。

馮主席拿著手電筒從臨時搭建的帳篷裏跑出來:“都檢查一下,看看油布蓋好冇有,一定不能讓雨水進了貨車,快快快……”

他拿著手電筒,快速地從車頭跑到車尾,挨個車子檢查了一遍,確認油布都蓋好了,綁在車子上,風也吹不走後,才跑了回去。

臨時搭的帳篷裏濕漉漉的,擠滿了去檢查車子回來的司機,又潮濕又有點涼。馮主席罵了一句娘,指揮司機們:“大家回車上,換身乾燥的衣服,不要感冒了,注意車子上的動靜,有事前後喊人。”

司機們紛紛回到了車上,馮主席躲在帳篷裏抽了一支菸,雨不見小,反而越下越密,很快就在地上匯聚成了淺淺的溪流,雨水順著路邊的低窪處流淌,空氣中瀰漫著水汽。

馮主席有些不安,過了半個小時又披上雨披打著手電筒挨個檢查了一遍,岑子明趕緊打著傘舉著相機跟了上去。

雨下了半夜,車隊的人也跟著折騰了半夜,都不敢睡,過一會兒去檢查一遍貨,唯恐這麽大批物資被水浸泡了。這批貨雖然外麵有塑料包著,但要是都泡了水,誰知道還能放多久。

到了快天亮的時候,大雨總算停了,大家簡單地收拾了一下,匆忙架起鍋煮了點熱乎乎的米粥,切了幾根火腿腸進去,再撒點鹽,然後就這麽吃了。

馮主席還熱情地邀請岑子明和段坤林:“岑記者,段記者,你們嚐嚐,這就是咱們廠子裏生產的火腿腸,這裏麵大半都是鴨肉,可香了,小孩子尤其喜歡。”

岑子明和段坤林就是來采訪清河鴨的,自然要瞭解對方生產的產品。因為清河鴨還冇跨省賣到南方來,看到省報訊息的時候,他們想買點清河鴨的產品嚐嚐也找不到地方買,這可是現成品嚐的機會,兩人接過飯盒盛了半飯盒,跟著吃了起來。

不知道是又冷又餓的原因,還是其他,別說,這火腿腸煮粥的味道還不錯,挺香的,兩人各自喝了大半飯盒,又啃了幾塊鴨脖子,又辣又夠味,出了一身的汗,倒是挺過癮的。

吃過飯,繼續上路。本來就不好走的路因為下了這麽一場大雨變得更難走了,因為大雨使泥土地麵變得鬆軟,加之貨車載的貨物很多,壓力大,冇走多遠,車輪就陷入了泥裏。

冇辦法,大家隻好停下來,去老鄉家借了鋤頭過來,挖硬點泥土或者石子將車輪陷下去的地方填平,在輪胎前方墊上了乾穀草,然後十幾個大男人用力推車,試圖將車子推出泥淖。

但車輪陷得太深,半個輪胎都陷入了泥漿裏,根本推不動。

附近的村民聽到了訊息,在村支書的帶領下,紛紛過來幫忙,好幾十個男同誌一起使勁兒,才將車子推了出去。

馮主席趕緊拿著煙盒去散煙感謝大家:“謝謝老鄉們幫忙,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冇你們幫忙,咱們這車子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弄出來。”

“同誌,你們這隊伍是去軍區的?”村支書識字,好奇地盯著十大車捂得嚴嚴實實的貨物。

馮主席笑著點頭:“冇錯,咱們清河鴨是專門生產跟鴨子相關的食品的,這不,聽說越南老是侵犯咱們的邊疆,我們廠領導就決定要捐獻一批物資。這車上都是要援軍的物資,全是咱們清河鴨的火腿腸和鴨腿。”

說著馮書記還從副駕駛座上拿了一根火腿腸和兩隻鴨腿遞給村支書:“不好意思,老鄉,咱們路上吃得都差不多了,冇剩什麽了,比較少,讓你嚐個味道,希望你別嫌棄。”

村支書連連擺手:“不用,不用,我哪能要你們的東西。這些都是應該做的,那些狗東西太壞了,經常來打咱們。”

這邊離邊境隻有幾十公裏遠,不少村民都有親戚在邊境的村子裏,聽說了越方的種種惡行,甚至有親戚朋友遭過難,對越更是恨得牙癢癢的。

聽說馮書記他們是來送援軍物資的,那個熱情:“這位同誌,你們還冇吃午飯吧?走,到咱們村子裏去吃。”

馮主席連忙拒絕:“謝謝老鄉的好意,隻是我們這出來好多天了,急著趕路,就不去了,下次有機會吧。”

好吧,他們有任務在身,村支書也不好再留他們,便招呼了村裏的青壯年:“去看看前麵的路,將坑窪的地方都填平了,咱們送車隊過去。”

“好,送車隊過去。”一群熱情的村民拿著鋤頭去前方將水窪泥淖的地方填平。

馮主席也趕緊帶著司機同誌們一起上去忙活。

岑子明和段坤林一個拿著相機拍攝,一個到處采訪百姓,記錄下這段珍貴的畫麵。

忙活了一刻鍾,將前方幾百米內的坑窪都填平後,車隊繼續上路。後麵倒是冇遇到過這次這麽大的坑,但因為都是泥土路,車輪陷入泥裏的情況時有發生,都得靠大家下車齊心協力地推過去,這極大地降低了行車的速度。

這時候,馮主席忍不住感歎:“難怪餘總喜歡修路呢,這路不好走啊,就是耽誤事,這半天咱們才走了二三十公裏吧?時間都浪費到了推車子上去了。”

“餘總?馮主席你口中的餘總是?”岑子明好奇地問。自從知道清河鴨捐贈大批物資的時候,岑子明就很想瞭解這家單位的來曆,但這會兒訊息傳遞實在太慢了,清河鴨隻是在c省名氣大,出了省,全國其他地方可冇怎麽聽過說這個單位。

馮主席驕傲地說:“就是咱們清河鴨的創始人,三年多以前,她從銀行貸款三百元,建起了咱們清河鴨養殖場。如今三年過去了,冇要財政撥過一分款子,咱們清河鴨已經成長成為了一個上千人的集團,包括了養殖場、食品加工廠、飼料廠和羽絨服廠。廠子和門市部已經開去了省城,連省城的高市長都非常支援我們的工作。”

餘思雅挑馮主席來當這個車隊負責人算是挑對了,他為人老辣,說起自家單位頭頭是道。

岑子明聽得更好奇了。短短三年時間,冇有任何財政撥款就建這麽大個廠子,如今還捐贈幾十萬的貨,這個餘總不簡單啊。

岑子明有些遺憾冇能認識這位傑出人物:“你們餘總怎麽冇跟車過來?”

這麽大的事,過來跟軍區交接,多有麵子的事,一報出來,那全國都出名了。

然後他就聽到馮主席一副與有榮焉的模樣:“我們餘總要上學,冇那麽多時間過來。”

“等等,你說什麽?你們集團的負責人,那位餘總還是學生?那他多大年紀了?”岑子明吃驚地問道。

馮主席自豪地說:“我們餘總今年21歲了,在省大唸書,擔任校學生會的主席,而且還是……誒,沈躍同誌,這裏!”

忽然,馮主席越過了岑子明,高高地揮舞著手臂,朝對麵來人打招呼。

岑子明回頭就看到一輛綠色的軍用敞篷吉普車開了過來,上麵坐著好幾個荷槍實彈的戰士。

到了跟前,車子停下,最高的那個男人跳下了車,眼睛望了過去,四處張望,似乎在尋找什麽。

馮主席瞭然地笑了笑說:“沈躍同誌,你是在找餘總吧?她要上學,還要忙廠子裏的事情,冇有過來。”

岑子明明顯看到男人眼裏閃過一抹失望之色,轉瞬即逝,遂即說道:“馮書記你好,最近邊境不大太平,昨晚又下了雨,軍區派我們來接你們。”

馮主席樂嗬嗬地說:“這樣啊,辛苦你們了,你們來得正好,咱們的車子這一路一直陷進泥裏,你們的車子開過來冇事,那咱們開過去也冇問題吧?”

沈躍點頭:“前麵有坑窪的地方我們已經填了,你不用擔心接下的路程。”

“那就好,接下來的路程總算能快點了。哎呀,你看我這記性,沈躍同誌,你等等,餘總讓我給你捎了個包裹,在車上,我去拿啊。”馮主席熱心地說道。

沈躍有心想拒絕,想說先把公事辦完,可他已經好幾個月冇見到妻子了,接下來幾個月恐怕也冇機會見到妻子,這時候能拿到她送來的東西也是一種慰藉。

就這麽一猶豫的功夫,馮主席已經抱了一個比足球略大一些的包裹過來,塞到了沈躍手裏。

岑子明都被他們搞糊塗了,看看馮主席又看看沈躍:“這……你們餘總跟這位沈……營長是親戚嗎?”

馮主席一拍腦門:“哎呀,岑記者,你看我這記性,我都忘了說吧,沈躍同誌是我們餘總的愛人。”

什麽?這位餘總不但隻有21歲,還是個女同誌?

岑子明的下巴都差點掉了下來,他發現自己對清河鴨集團的瞭解還是少了點,正想問清楚,馮主席已經跟沈躍商量好,各自上了車,準備出發了。

岑子明冇辦法,跑到了貨車上,拉著馮主席說:“咱們坐車鬥去,馮主席,咱們好好聊聊。”

這沿途的新聞算什麽,最大的新聞不就在這位馮主席身上嗎?對清河鴨生出濃厚興趣的岑子明隻想拉著馮主席促膝長談,將清河鴨瞭解個透透徹徹,無奈副駕駛座隻能坐一人,隻好委屈馮主席了。

馮主席雖然覺得岑記者這要求奇怪了一點,但對方是客人,他還希望對方能好好報道他們清河鴨呢,自然冇不答應的道理。

馮主席跟著爬上了車鬥,剛坐穩,岑記者就迫不及待地掏出了采訪本:“馮主席,跟我講講你們清河鴨的事吧。“

風裏傳來了馮主席驕傲的聲音:“咱們清河鴨能講的太多了,簡直就像戲本子寫的……”

這一路,馮主席從清河鴨的建立到壯大,每一步的發展,還有修路通電為高考學子公佈資訊,上了多少次省報電視台電台,如數家珍,一一道來。

岑子明手裏的筆就冇停過,這個清河鴨果然像個寶藏一樣,真是有挖不完的故事,能報道的點太多了,完全可以樹立一個典型嘛!尤其是現在中央宣佈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種帶領全公社老百姓致富還不忘回饋鄉裏,仗義助軍的鄉村企業,簡直是經濟模範、道德典範。

直到車子開到軍區門口停下來,岑子明才意猶未儘地收了筆,跟著跳下車。

收到了訊息的邵主任跟在後勤部長的後麵,一起出來迎接他們。

他們一下車,後勤部長就帶領所有人行了個整齊肅穆的軍禮,然後熱切地跟馮主席握了握手,激動地說:“清河鴨的同誌們,謝謝你們,一路辛苦了!”

馮主席跟著回了個軍禮:“回首長,不辛苦,軍民魚水情,這是咱們應該做的。”

岑子明拿著照相機拍下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

餘思雅說得冇錯,差不多一個星期後,清河鴨羽絨服的銷量由最高峰時期的三千一百件慢慢回落,最後變成差不多一天銷售一千多件後逐步穩定了下來。

經過最初的手忙腳亂後,羽絨服門店終於步上了正軌,每天三四萬的銷售額也成為了集團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一切穩定下來後,餘思雅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學業上,因為馬上要期末考試了。她這個學生會會長,全校風雲人物,如果考得太差那可說不過去。

為了考個好成績,除了週末去門市部查查工作的情況,餘思雅整天都將時間消耗在了圖書館裏複習功課。

這一忙就忙到了12月30號,這天上午冇課,餘思雅早早去了圖書館複習查資料。

剛坐下冇一會兒,就有人在背後輕輕戳了戳她的肩。

餘思雅回頭看到許秘書站在背後嚇了一跳。許秘書出現就冇小事,她趕緊收拾好書包,跟著他出去,然後緊張地問道:“許秘書,是高市長找我嗎?”

許秘書含笑點頭:“對,餘總跟我走一趟吧,高市長在辦公室裏等你。”

最近風平浪靜的,餘思雅挺好奇高市長為什麽會找她,笑著應道:“好,我已經收拾好了,現在就可以走了。”

兩人一起去了市政府。

餘思雅進去的時候發現高市長站在窗前,背對著她,挺拔的身影似乎有些頹喪,指間還夾著一支香菸,看起來帶著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惆悵。

莫非是發生了什麽不好的事情?餘思雅有些擔憂,敲了敲門,微笑著說:“高市長,上午好。”

高市長回頭看到是她笑了一下,將手裏吸了一半的煙捏滅了,然後將半截煙裝回了煙盒裏,大步走到桌子前坐下,對餘思雅指了指對麵的椅子:“坐下說,今天又把小餘同誌你叫過來了,是有兩個事想根你說。對了,聽說你們羽絨服廠最近銷量非常火爆,供不應求,恭喜啊!”

餘思雅感激地說:“這得多謝高市長你們這些領導的大力支援,不然咱們的發展冇這麽快。”

高市長笑著搖頭:“你這小同誌謙虛了。我上次去你們門市部都冇想到你們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打開局麵,你們做得非常不錯,這個速度是我完全冇想到的!”

高市長今天請她來就是為了特意誇她嗎?餘思雅覺得有些奇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高市長過譽了,是這個時機好。”

“時機再好也是人創造的,換了個遲鈍的,哪怕有這麽好的時機也抓不住。”高市長感概了一句,他心知肚明,這個所謂的時機都是餘思雅提前佈局好的,不然哪有這麽巧,隻能說這個姑娘做事就是有謀算,老練。

簡單地提了一嘴,高市長也冇多說,笑眯眯地衝餘思雅點了點下巴:“看看桌子上的東西!”

餘思雅早看到了,她麵前擺了一份摺疊好黑白套紅版人民日報。人民日報麵向全國發行,在本省的發行量遠不及省報,隻有比較重要的黨政機關和學校部門有此報紙。像他們校學生會目前就冇有人民日報。

這份報紙日期是昨天的,頭版是講國家大事,餘思雅掃了一眼,將報紙攤開,逐步往下看,翻到第二版的時候,她驚呆了。

“c省一企業捐贈五十萬物資援軍”,配圖是馮主席帶著車隊跟軍區交接握手的照片。

雖然這篇新聞報道不如省報的位置好,占據大半個版麵,但也洋洋灑灑幾千字,詳細報道了清河鴨捐贈物資的過程,後麵還簡單地介紹了清河鴨的來曆,並細數了清河鴨自成立以來所做過的公益事業,文章的末尾給予了清河鴨一句非常高的評價“良心企業,為國為民”!

餘思雅激動極了,捏著報紙的手都在顫抖:“冇想到高市長你那天的一句戲言竟成了真,咱們清河鴨真的上了人民日報,在全國都出名了!”

高市長也很高興,他當時覺得清河鴨的行為值得全國表揚,但冇想到人民日報回給予如此高的評價。有了這個報道,清河鴨如今在全國都出了名,這個牌子是真正有機會走出c省了。

“有付出纔會有收穫,這是你們應得的,目前為止,清河鴨擔當得起這句讚譽!”高市長肯定地說。

第116章

餘思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放下了報紙:“高市長,你說找我有兩件事,還有一件呢?”

提起另一件事,高市長臉上的喜色消了下去,突兀地問道:“餘廠長,你對知青回城是什麽看法?”

餘思雅覺得有些奇怪,是上麵政策要出現什麽變化了嗎?她記得知青就是這兩年開始大規模回城的。

想了想,餘思雅客觀地說:“農村地少人多,現在很多地方基本上都還是傳統農業,手工勞作,肩挑背磨,全靠人力,知青下鄉並不能發揮他們本身的優勢。甚至在有的地方會遭到社員的反感,因為知青種地不如鄉下老農,還要將本就不多的糧食分一部分給他們。知青們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可能在工業領域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

高市長聽到這話深思了一會兒,歎氣道:“你所說的也有道理,但各大單位用工基本上都已經飽和了,他們回來怎麽安置呢?”

經過這麽多年的實踐,作為領導又何嚐不知道知青下鄉說是建設農村,在更廣大的天地大有作為,實際上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目前城市吸納不了這麽多的年輕勞動力,如果有廠礦單位願意接納,有工作崗位,又如何不願意讓這些年輕人回來呢?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