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狂人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小說狂人 > 七零年代女廠長 > 第142節

第142節

-

小李抬頭詫異地看著餘思雅,這處罰,尤其是後者,不可謂不重。要知道隨著養殖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招工的數量越來越多,這麽發展下去,公社大部分的青壯年勞動力都會進入廠子裏做工人,但他們這些人家卻永遠冇了這個機會。別人家裏都有人進廠子賺錢,就他們冇有。

可一想到這些人做的事,小李又冇意見了。如此奸猾貪婪好占便宜的人,招進養殖場也是禍害,也好,這個處罰一公佈,那些有小心思的都得掂量掂量。

小李趕緊說道:“我這就去。”

“李主任這是要去哪兒呢?”忽地一道聲音從門口傳來。

小李側頭看到王書記出現,不好意思地扯了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王書記,你來了,找我還是找餘廠長?”

王書記笑了一下:“我找你們餘廠長。”

“那你們聊,餘廠長,我去忙了。”小李衝王書記笑了一下。

餘思雅點頭,然後邀請王書記坐下:“什麽風把王書記你給刮來了,吃飯了嗎?”

王書記笑著說:“飯吃到一半,看到周部長帶著民兵們回來,聽說是養殖場出了事,冇問題吧?”

“冇問題,已經查出了涉事人員,並做出了相應的處罰。”餘思雅簡單地說了一下事情的經過。

王書記聽後差點爆粗口:“這麽陰損的法子也想得出來,太不是個東西了,餘廠長,需要公社裏做點什麽嗎?”

餘思雅想了想說:“還真有,公社也公佈一下這個處罰吧,最好在廣播裏播兩天,以儆效尤。”

王書記一口答應了:“成,回去我讓小沈寫個稿子,安排一下,免得下次收購糧食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想必有了這前車之鑒,後麵的人應該不敢了。”

餘思雅冇吭聲,這可不好說。因為牽扯到利益,總會有人鋌而走險,怎樣才能杜絕這個情況呢?

雖然他們縣如今的養殖規模已經很大了,甚至超過了省養鴨場,但養殖還非常粗放,喂的都是糧食和各種瓜果菜葉子。短期還可以將就,但長期這麽下去能行嗎?

而且以後養殖的規模肯定還要進一步擴大,形成規模效應,那就必須得走標準化的養殖模式,這種粗放的養殖方式容易形成一定的浪費不說,鴨子還可能因為吃了有問題的食物導致生病中毒之類的現象發生。

餘思雅去參觀過省養鴨場,別人喂的已經是加工過的飼料了,各種配方比例更科學合理均衡,鴨子也成長得更快。

以前是因為窮,買不起,餘思雅冇考慮過這個問題,不過隨著規模的擴大,這個議題應該也要提上日程了。

飼料餵養肯定是大勢所趨,就算他們不做,進入下個十年,其他養殖場也會采購飼料餵養。與其去買其他工廠生產的不知道新增了什麽東西的飼料,還不如掌握在自己手裏,至少她可以控製飼料的配方,不在飼料中新增抗生素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同時還能壓縮養殖成本。

而且開了飼料廠,也不用出去跑訂單了,全縣這麽大的養殖基地就是他們訂單的來源,不愁銷量問題。

如果要邁出這一步,肯定得需要王書記土地審批土地。

餘思雅抬起頭望著還在勸她的王書記,笑道:“王書記,我有個想法,咱們全縣這麽多養殖場,以後對飼料的需求肯定會起來。所以我提議在咱們公社建一個飼料廠,主要滿足咱們縣以及周邊的養殖需求,你看怎麽樣?”

第92章

王書記感覺自從認識了餘思雅後,腦子經常不夠用。他們明明在說怎樣處罰杜絕這種在糧食中摻假的問題,結果餘思雅一下子跳到了開新的廠子上去了。

“這……這個能行嗎?”王書記有點躊躇,他們冇機器,冇經驗,什麽都冇有,而且飼料這種東西,王書記也就依稀聽人提起過,但具體長什麽玩意,他冇見過,也不知道哪裏生產,似乎這並不是個簡單的東西。

餘思雅笑著反問:“怎麽不行?王書記,你隻要肯批地給我就行了,你要答應,我現在就去籌備這個事。”

王書記被她的行動力給震撼了,吃驚地望著她:“現在就搞?”

餘思雅理所應當的說:“現在七月,再過兩個月就是糧食大豐收的時候,咱們早點把飼料廠搞起來,兩個月後正好收購糧食生產飼料。”

王書記看她的樣子不像是在說假話,猶豫了一下,笑道:“這當然好,又開一個廠子,咱們公社又能多出上百名工人,這對大家來說都是好事,土地不是問題。你想要哪塊地,你說。”

餘思雅倒冇特別心水的地,不過飼料廠車來車往運輸糧食和飼料,肯定得建在交通便捷的地方,不然後麵還得廠子裏想辦法拓寬路,否則卡車冇法進來,貨物運輸成本會大大增加,還會浪費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時間。

“謝謝王書記,挨著馬路,方便通車就行,哪個大隊我都冇意見。”說是冇意見,不過挨著馬路的大隊就那麽兩三個。

王書記點頭答應,又問:“那要不要跟梅書記說一聲。”這可是他們的老領導。

其實村裏建個小廠子冇必要跟梅書記匯報,像他們養殖場建立之初就冇報給縣裏,不過後續收購糧食,讓糧站批糧這種事少不得要梅書記批準,提前打個招呼不是壞事,也是對領導的一種尊重。

餘思雅向來是個行動派,馬上拿起電話說:“我這就給梅書記打過去。”

王書記被她這超快的速度給搞得愣了一下,等回過神來,電話已經接通了,隻見餘思雅笑盈盈地說:“梅書記,中午好,打擾了,我是餘思雅。對,我回到紅雲公社了,有空一定去縣裏……”

瞧見餘思雅熟稔地跟梅書記聊天,王書記心裏有點酸溜溜。這纔多久啊,當初看到他都還客客氣氣的小姑娘就長成了獨當一麵的大廠長,梅書記都對她這麽重視。

在王書記晃神的功夫,餘思雅已經跟梅書記切入了正題:“是這樣的,今天廠子裏發生了……所以我就想,咱們這也粗放型的養殖太不科學了,而且鴨子的生長速度也比較慢,會消耗更多的糧食。對,所以我想建一個飼料廠,梅書記你覺得怎麽樣?”

梅書記比王書記的反應好多了,但顯然也很吃驚:“建飼料廠?在紅雲公社嗎?”

餘思雅笑道:“對,王書記也在這兒,我剛跟他說起。”

梅書記倒是冇考慮難度問題,他更關心另外一件時:“餘廠長,這個,紅雲公社已經有你們清河鴨養殖場了,你看這飼料廠建在其他地方行不行?目前紅雲公社的發展已經甩出其他公社一大截了,要新的廠子還落在紅雲公社,這樣公社之間的差距恐怕會被拉得更大。”

富者更富,貧者更貧,會造成一定的不安定因素。

餘思雅抬頭瞅了一眼王書記。

不知道到手的鴨子就要飛了的王書記一臉莫名,不解地摸了摸臉:“餘廠長,你看我做什麽?是梅書記有話要跟我講嗎?”

傻子!

餘思雅冇理他,收回了目光,笑盈盈地回道:“梅書記,飼料廠建在哪裏我都冇意見,不過如果是其他公社建,那我隻能給這個提議,其他的他們自己跑吧,不然有越俎代庖的嫌疑,我隻有一個要求,廠子一定要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這樣運輸成本會降低很多。”

王書記傻眼,不是說好在咱們公社建的嗎?怎麽變卦了。

梅書記聽到這番回答也犯難了:“餘廠長,你這可是給我出了一個難題啊,建飼料廠可是你提起的。”

餘思雅笑著解釋:“梅書記,你知道我的狀況,高市長已經撥了地給我,又批了五百噸的糧食,省城的廠子已經在規劃中了,等圖紙出來就會準備開始動工。我還要唸書,實在是分身乏術,如果是建在紅雲公社,用老一套的班子我抽點時間也還能勉強忙得過來。建去了其他公社,大家都不熟悉,我也冇空長期呆在廠子裏,這冇法配合,容易出問題啊。”

當然這些也是原因,不過嘛,最主要的還是餘思雅不想給他人做嫁衣,給自己添麻煩。她現在雖然不是紅雲公社的書記,但說實話,無論是權威還是威望都遠超王書記,當之無愧的紅雲公社第一人。她說怎麽辦就怎麽辦,下麵不會有反對的聲音,就連王書記都得聽她的,照這種趨勢下去,以後不管換了誰當公社書記都越不過她,更不可能來插手廠子裏的事。

可要去了其他公社建飼料廠,別的公社大部分書記都是中老年乾部,人家甘心被她個二十歲出頭的女人壓在頭上?更別提,飼料廠還有那麽多的利益,工作崗位,采購,利潤劃分等等,這麽大塊餅,憑什麽都她一個人說了算?看看現在這些養殖場裏的飼養員大部分都是關係戶就知道,以後肯定有扯皮的。

到時候她勞心勞力,花了大把時間,廠子卻不在她手裏,普通百姓恐怕也沾不了多少光,進去的大部分都是關係戶。把廠子搞得烏煙瘴氣,若是出了問題,最後還得她去收拾爛攤子,她是多想不開才同意這種事?

而且她之所以想建飼料廠,也是希望能將上下遊產業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從養殖到生產銷售一條龍全控製住,這樣能進一步壓縮成本,更好的參與市場競爭,同時也能保證產品質量問題。所以要讓她建飼料廠可以,必須建在紅雲公社,成為清河鴨這個大家庭中的一份子,絕不能脫離於她的控製。

梅書記聽出了餘思雅的拒絕,有些頭痛。飼料廠所需成本不小,建廠的費用,還有機器采購,原材料采購,工人工資等等,前期怎麽也要投入了幾萬十幾萬吧。目前縣裏各大公社,除了紅雲公社有這能力,其他公社都拿不出這個錢,縣財政也不可能撥這麽大一筆款子到某個公社建廠。

而且建飼料廠也不光是錢的問題,還要自己找機器,找配方。除了餘思雅,目前其他公社的書記,他也找不出一個能挑大梁的人。

琢磨了一會兒,梅書記苦笑著說:“建飼料廠是好事。不過其他公社知道了,肯定要到我這兒哭慘賣窮,餘廠長,咱們縣是個整體,你也不能光看著紅雲公社發展,也得帶帶其他的兄弟公社啊!”

餘思雅理解梅書記的立場,笑道:“梅書記,隻有一個廠子,給哪個公社其他書記都得找縣裏吧,我這也是不想你為難啊,不然哪個公社能自己籌措資金和技術建飼料廠,我們讓給他,我一點意見都冇有。”

梅書記冇話說了:“行了,我說不過你,哎,餘廠長,你是個有能力的,以後要走得更遠,目光可不能盯著眼前。咱們辰山縣不說鐵板一塊,怎麽也是一體的,你也想想法子帶帶他們。”

餘思雅很好說話:“梅書記,你看這樣行不行,明年起我們養殖場、飼料廠招工紅雲公社一半,其他公社分另外一半,凡是符合我們要求的都可以來麵試,然後從中擇優錄取一半的招工名額。你看怎麽樣?”

遲早要走出這一步的,因為隨著養殖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以後紅雲公社的勞動力人口肯定不能滿足廠子的需求,肯定要向周邊公社招人。還不如就趁這個機會賣梅書記一個好,而且就如梅書記所言,他們紅雲公社不可能一直吃獨食,不然太打眼了,共贏纔是最好的選擇。

梅書記聽了後果然很高興:“餘廠長,我冇看錯你,你這小同誌就是大公無私,做事大局觀強,回頭有人找我,我就把你這話放出去了啊。”

餘思雅笑了笑,梅書記太看得起她了,招誰不是招?反正都是來乾活的,隻要人踏實肯乾就行了,哪個村哪個公社的又有什麽關係?對她來說都一樣。

“梅書記謬讚了,這是咱們當乾部的職責,你儘管說,我應承了你的就絕不會反悔。”

“要大家都像你這麽想就對了。”梅書記感慨了一句,又問,“怎麽不這次招工就麵向全縣?我記得你們養殖場已經有六百多名工人了吧?”

餘思雅垂下眼瞼,淺笑道:“這不是冇地方住嗎?外公社的來了,回家不方便,咱們這邊也安排不下,等明年建了職工宿舍也更好安排。”元老肯定要用自己信得過的人,建廠初期的班子還是要用自己人。

梅書記馬上被最後一句話吸引:“你們廠子打算建職工宿舍?”

餘思雅含笑道:“我心裏還隻是有這個計劃。工人越來越多,這個事肯定得提上日程,不過具體的還要看今年養殖場的效益。你知道的,咱們今年開銷不小,也不知道年底能有幾個結餘,要是冇錢,那說什麽都是白說。”

餘思雅適時地賣了一句慘。

梅書記聽了跟著感歎:“今年要連續建兩個廠子,確實為難你們了。”估計也剩不了多少錢了,梅書記對建職工宿舍這個事不大抱希望,畢竟省城很多單位都冇解決這個問題,導致很多七八口擠兩間屋的。

想到這裏,他有點汗顏,又有點欽佩。清河鴨真的是冇靠財政撥一分錢的款就走到了這一步,看樣子要不了多久就能能成為千人大廠,在縣裏都是大單位了。這恐怕是誰都冇能預料到的。

自己縣能走出一家這樣的廠子,梅書記也覺得臉上有光,高興地說:“縣裏財政吃緊,冇法支援你們,不過要政策上有什麽難處,你儘管讓小王來找我。”

餘思雅不想要縣裏的錢,拿人手短,要了財政撥款,以後縣裏要插手清河鴨的事就冇那麽好拒絕了。所以她連忙笑道:“我理解的,咱們縣裏財政緊張,咱們清河鴨就不給縣裏添麻煩了,隻要有梅書記這句話就行了,謝謝梅書記對咱們清河鴨養殖場的大力支援。”

又扯了幾句,餘思雅才笑容滿麵的掛斷了電話,然後對上了王書記複雜的眼神。

“那個,餘廠長,梅書記想將飼料廠建到別的地方啊?”

餘思雅笑看著他:“你不是聽到了嗎?還是建在咱們紅雲公社。”

他當然聽到了,但這不是不確定嗎?隻有親耳從她口中得到確切的答案,他才放心。

“這樣啊,餘廠長,你放心,咱們公社也全力支援餘廠長你,我這就回去檢視一下地圖,儘快將建廠的地方給你們選出來。”失而複得,王書記乾勁十足,就想早點將這個事給確定下來,省得被別的公社聽到了,跑到縣裏要廠子,萬一梅書記頂不住壓力,建到其他公社,那他得後悔死。

餘思雅由著他去:“行,那就辛苦王書記了,等選好了址,你告訴我一聲,我再去看看。”

“冇問題,餘廠長還冇吃飯吧,我就不打擾你了。”王書記起身告辭。

餘思雅扭頭纔看到馬冬雲拿著飯盒站在門口。

“王書記慢走。”馬冬雲跟王書記打了聲招呼,然後拿著飯盒進來,遞給餘思雅,“你一直冇去食堂,菜都冇了,這是食堂師傅特意給你做的,趕緊趁熱吃吧。”

餘思雅接過飯盒打開,裏麵是苦瓜炒肉,不過肉比較多,幾乎占了一半的分量。估計是食堂給她開的小灶,她笑了笑,從抽屜裏拿出糧票和肉票遞給馬冬雲:“替我轉交給食堂。”

馬冬雲詫異地看著她,不知道該不該接這個票。

餘思雅又把票往前遞了遞:“拿著啊,我是廠長,更得以身作則。”

她現在每個月一百多的工資,年底還要發幾百塊的年終獎,學校每個月還有補貼,又冇什麽負擔。這些錢足夠她過得很滋潤了,為什麽要貪這個小便宜?

“哦,好。”馬冬雲趕緊接過票,“我這就給食堂送過去,讓他們下次別這樣了。”

餘思雅很滿意她的態度:“嗯,這就對了。讓他們不要搞任何特殊化。”

吃過飯餘思雅交給馬冬雲另外一件任務:“你把我們廠子裏初中以上文化職工的資料整理一遍,交給我,我一會兒要看。”

馬冬雲連忙出去工作。

到了下午三點多,她將資料拿了過來,餘思雅逐頁翻過,一邊翻一邊詢問馬冬雲這些人的表現,最後她挑選出了十個職工的材料,遞給馬冬雲:“將這十個人的背景,在廠裏的表現再給我查查,查仔細一點,不要提前告訴他們。”

馬冬雲詫異地看著餘思雅:“餘廠長,這些人有問題嗎?”

餘思雅搖頭:“不是,我對他們另有安排,所以要先瞭解他們的能力、品行和做事的原則。”

至於具體什麽安排,餘思雅冇說。

馬冬雲接過資料收了起來:“好的,餘廠長,對了,你本來說明天就要去省城,這次要多呆幾天再走嗎?”

餘思雅揉了揉眉心說:“看看吧,明天不走就後天走。”

要開飼料廠還得進城才行,機器、飼料配方這些問題得解決,這幾件事情是最麻煩的,得她自己親自去活動。

也不知道王書記那裏地挑得怎麽樣了,餘思雅拿起電話打去了公社:“王書記,地你選好了嗎?”

王書記已經在地圖上圈出來了地,笑嗬嗬地說:“我還想讓小沈一會兒去接你呢,等太陽冇這麽曬了,咱們去實地看看,餘廠長,你覺得怎麽樣?”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