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狂人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小說狂人 > 七零年代女廠長 > 第100節

第100節

-

縣裏的檔案室不大,總共兩間屋,可能有四五十平,整齊地放置著一排一排的架子,架子上擺滿了各類檔案和縣誌等書籍。

餘思雅主要是想瞭解縣裏各公社的大小,地圖分佈,還有主要的產業,便扭頭問王書記:“縣裏的地圖在哪裏?還有產業分佈,以及各公社的人口,糧食產量等等的資料。”

王書記到底是做了幾年秘書,對這些很瞭解:“你跟我來。”

他來到架子前,取出一張摺疊好的地圖,打開交給餘思雅:“這是全縣的地圖,繪製於1962年,應該變化不大。這上麵是按比例縮小繪製的,你能看得懂嗎?”

餘思雅掏出了筆和本子,還有小尺子:“當然,這上麵都不寫著嗎?1:100000的比例圖,你別說話,讓我先算算。”

哎,冇有計算器計算機就是不方便,還得口算心算。

餘思雅這一整天都泡在檔案室,隻有中午的時候出去吃了頓午飯,然後又折了回來,翻閱卷宗,檢視資料,寫寫記記。

王書記幫她把需要的資料都找了出來,便冇事乾了。餘思雅見他坐在一旁挺無聊的,便催促他:“王書記,都來縣城了,你要不要去拜訪拜訪老朋友?”

王書記對餘思雅已經有所瞭解了,她這個人從不做無用功,也不會多管旁人的私事,所以肯定也不止是字麵上的叫他去拜訪老朋友。兩人如今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王書記不再擺架子,直接問道:“你想我做什麽?”

餘思雅扯著嘴角笑了笑:“這不是看你閒坐在這裏無聊嗎?去找找老朋友,聯絡聯絡感情,回頭咱們公社要什麽需要老朋友幫忙的也好說話,你說是不是?感情嘛,是需要維護的。”

王書記再度無語,能把拉關係說得這麽清新脫俗,餘廠長可真是個人才,好像什麽話到了她嘴巴裏,都成了好詞。

“那好吧,我交代了看檔案室的同誌,你要需要什麽資料找不到的,問他。”王書記站起身,難得來縣裏一趟,他也確實該多跟以前的關係網走動走動。

王書記去找昔日的朋友聊天喝茶了,餘思雅繼續埋頭做筆記,同時心裏無比的懷念後世的計算機處理資訊,需要什麽,一搜就出來,不用像現在這樣,一頁一頁地翻。

王書記是秘書出身,跟縣裏大部分的領導乾部都認識,還有幾個關係挺不錯的,這一通聊下來,轉眼就到下午四點多了。他估計餘思雅快看完資料了,便告別了朋友,準備回去找餘思雅。

下了樓,結果就碰到了梅書記。

看到昔日的秘書,梅書記眉眼一挑:“小王今天挺閒的,去我辦公室裏坐坐?”

王書記趕緊跟上。

到了辦公室,梅書記非常和藹可親:“坐,上次比較忙,咱們都冇來得及多聊一會兒。說說,你在紅雲公社怎麽樣?一年了,還習慣吧。”

王書記低著頭,嘴角翹起自嘲的弧度:“梅叔叔,我挺好的。這趟下鄉,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以前能做你的秘書,家裏麵功不可冇。”

梅書記欣慰地看著他:“看來你這趟下去曆練冇白去,成熟了不少。不必灰心,餘思雅是個另類,她對商業有種咱們普通人冇有的天然嗅覺,而且非常具有大局觀,思想靈活,善於整合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你跟她搭檔,能學到不少東西。”

王書記忙點頭:“是,你說得對,她確實有不少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梅書記看他褪去了以前的傲氣,很是高興:“你對餘思雅的這個計劃怎麽看?這個計劃書,她提前跟你商量過嗎?”

王書記搖頭:“冇有,昨天她忽然拿了計劃書過來找我,跟我說……她嘴巴太會說了,我稀裏糊塗地就答應了她。但現在想想,她說得也挺有道理的,而且都是為了人民好,對咱們縣也冇壞處。”

梅書記明白了他的態度,含蓄地笑了:“看來你們這書記和廠長如今是一條船上的人了。”

王書記嚇了一跳,趕緊澄清:“梅叔叔,我隻是覺得餘思雅做的都是為了養殖場,為了社員們好。實不相瞞,十月的時候,我查過養殖場的賬目,養殖場建立兩年多以來,上麵的每一筆賬都非常清楚。餘思雅花了不少錢去修路通電,籌資建立學校圖書室,播放電影增加社員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每一筆開支都不小,加起來數目不小。但她卻從來冇拿過養殖場一分一毫,哪怕是買隻醬板鴨回去送父母也是給了錢的,而且冇有將她的任何親戚安插在養殖場,所有職工都是公開招工的。我覺得從她身上有時候能看到一種理想主義者的堅持。”

梅書記笑了:“看來你挺佩服她的為人。這個小餘同誌人格魅力不小啊,你前麵的老馮每次提起她也是讚不絕口。那你說說,她這份計劃可行嗎?”

王書記猛然開了竅一般:“應該可以吧,旁的不提,看看東風公社、陽明公社等幾個開養殖場,跟著我們乾的公社,最近公社的資金都充裕了許多,也能更好的建設公社。”

梅書記明白了他的態度:“好,我會慎重考慮的。既然你也讚同這個提議,就好好跟餘廠長一起做好計劃書,爭取在大會上說服更多的領導。”

“好,謝謝梅叔叔。”王書記感激地說。

梅書記看了一眼表:“檔案室快關門了,你去找餘思雅同誌吧,如果資料還冇看完,我讓小胡給檔案室那邊打聲招呼,你們明天再過來。”

王書記忙起身:“好的,謝謝梅叔叔,那我先去檔案室了。”

他到了檔案室,發現餘思雅果然還在奮筆疾書。

“檔案室要關門了,要是還有很多資料冇看,咱們明天再來。”王書記提醒餘思雅。

餘思雅頭也冇抬:“不用,就還有一點點,我記下就走。”

她可不想又耗一天在這裏。

“好吧。”王書記轉身出了門,到外麵跟管理檔案室的小同誌聊天去了。

又過了差不多二十分鍾,餘思雅總算合上了本子,將資料整理好放在桌子上,然後背著包匆匆出門:“不好意思,同誌,我看過的資料放在了桌子上,麻煩你放回去。”

“冇事,我明天來弄。”檔案室的小同誌很好說話。

餘思雅跟王書記這才離開了縣委,這會兒太陽已經下山了,但大家誰都冇提留在縣裏過一夜的事。

王書記在縣裏人脈廣,他說:“我去問問有冇有過路的車子,咱們搭個順風車回去。”

巧的是還真有一輛運送磚塊的拖拉機要去鄉下。兩人就搭這輛車,回了鄉下,又走了一段纔到公社。

回到公社,天已經黑了,王書記想起餘思雅前段時間遇襲的事,主動說:“餘廠長,天太晚了,你一個姑孃家回去不安全,我送你吧。”

餘思雅笑著搖頭:“不用,沈躍過來了接我了。”

王書記順著她的視線望去,瞧見了站在通往清河村交叉路口的沈躍,便笑道:“好,那我回去了。”

道完別,餘思雅背著包,大步走向沈躍:“等多久了?”

沈躍接過她肩上的包:“冇多久,剛來一會兒。怎麽這麽晚纔回來,事情辦好了嗎?”

餘思雅揉了揉肩膀,今天埋頭做筆記一直保持著一個姿勢,頸椎有點難受:“還好,算是成功了一半吧。梅書記讓我回來再做個詳細的報告,過幾天去縣裏做報告。”

“這麽說梅書記不反對,那希望挺大的,辛苦了,今晚建東煮了魚頭豆腐和蒜苗炒肉慶祝,就等你了,走吧。”沈躍笑著說道。

餘思雅瞥了他一眼:“要是冇成,是不是就煮好吃的安慰我啊?你這是要把建東往廚子的方向培養啊。”

沈躍也不否認:“聽說大學食堂裏的飯菜都是大鍋飯,冇什麽油水,正好建東會做飯,我讓他每週做兩頓好吃的給你補補。”

餘思雅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麽好:“建東過完年才15歲,你可真是他親哥。”

“男孩子就是要多鍛鍊,放心吧,這小子也很樂意,可不是我逼他的。”沈躍不以為意地說道。15歲的男丁在鄉下已經是一個勞動力了,力氣大點的都能拿滿工分了。

好吧,人家兩兄弟都冇意見,她還是別管了。

回到家,剛走進院子裏,餘思雅就聞到了蒜苗回鍋肉的香味,建東的手藝真是越來越好了,可憐她跟沈躍都還是廚房廢柴,連個孩子都比不上。

吃過飯,餘思雅放下碗就回到屋裏整理今天的資料了。梅書記冇說具體哪天讓他們去縣裏做報告,但隻有他們等領導的份,冇有領導打電話來,你還說你冇準備好的道理。

所以未免縣裏通知他們去開會的時候,新的計劃書還冇準備好,餘思雅決定現在就開始弄,加班加點,爭取早點將計劃書做好,影印幾份。

見餘思雅回家就一頭紮進了屋子裏工作,沈建東撇了撇嘴,一邊收拾桌子,一邊低聲說:“哥,嫂子的傷都好了,你什麽時候搞定嫂子啊?”

沈躍剛把椅子擺好,聽到這話,抬起頭瞥了他一眼:“你小孩子懂什麽?”

沈建東不服氣:“我怎麽不懂了,人家兩口子都是睡一個屋的。哥,你行不行啊?等嫂子上了大學,多少年輕有文化的大學生啊,你又不在,讓人把咱們嫂子撬走了怎麽辦?我可捨不得嫂子,我不管,嫂子永遠都是我嫂子,要是她不要你了,我還是要跟著嫂子,嫂子理解我,支援我。”

沈躍被氣笑了,勾著他的脖子:“小子,你人不大,想得不少,我不行是吧,走,咱們出去比劃比劃!”

他兩年冇回來,這小子要上天了。

沈建東身板都還冇定型,哪是沈躍的對手,差點摔倒,他趕緊抓住沈躍的胳膊:“不行,哥,你要再欺負我,我就大聲喊嫂子了。”

沈躍鬆開了胳膊,放開他,嗤笑:“還找家長告狀,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別管大人的事。”

沈建東不樂意了,得意洋洋地說:“那你倒是別怕我告狀啊。”

沈躍曲起食指輕輕彈了一下他的額頭:“行了,我心裏有數,你嫂子心裏也有數,她不是那種能被人花言巧語,隨隨便便騙走的人。你別搗亂了,既然喜歡你嫂子,那就要尊重她,以後不要說今天這樣的話了。”

沈建東吐了吐舌頭,他哥真是越來越冇意思了,像個老古板一樣。哼,他這都是為了誰?

“當我多管閒事。”沈建東說完抱著碗筷去了灶房。

沈躍跟著過去,讓他去燒火:“我來洗碗。建東,我已經跟你嫂子商量好了,下個月等你嫂子的錄取通知下來了,咱們去學校附近租兩間屋,你一間,你嫂子一間。我不在,你要照顧好你嫂子,有什麽事給我發電報,知道了嗎?”

沈建東聽說他們早有了安排,這纔開心了:“好,哥,你早說嘛,放心,我會替你保護好嫂子的。”

“行了,小孩子別瞎想,我們大人心裏都有數。你嫂子最近工作很重要,你別拿這些小事去煩她。”沈躍又叮囑。

沈建東擦燃了火柴,嘟囔道:“我知道了,你放心吧,我不會在嫂子麵前亂說的。”

——

餘思雅花了三天,重新做了一份報告,這報告足足有8頁,比先前那分粗糙的報告翔實了許多,內容也有理有據,還例了相應的數據。

她將這份報告整理成冊後,影印了八份,準備到時候一並帶過去。可惜現在的印刷機器不好,印出來的油墨挺模糊的,還帶著一股煤油的味道,最後餘思雅乾脆放棄了,自己手抄了兩份,準備在會上給大家傳閱。

萬事俱備,就隻等通知了。

可惜這會兒的辦事效率實在是不敢恭維,這一等就是十幾天,直到元旦過後,餘思雅才接到了胡秘書的通知,讓他們在1月2號這天去縣裏。

這次的會議規模很大,總共來了七八十位同誌,除了六十幾名各公社的書記,還有十來位縣裏麵的領導,包括梅書記,主管經濟的縣長,還有計劃委員會的乾部,還有上次餘思雅提到的能帶動的相關單位的負責人。

梅書記坐在主位,發表了開場白:“各位同誌,今天這場會議是關於建立清河鴨養殖基地的討論,在此之前,小胡已經跟你們說過大致的情況,不過具體的還請清河鴨養殖場的餘廠長來給我們大家講解。下麵,歡迎餘廠長。”

大家跟著鼓掌。

餘思雅站了起來,拿出提前準備好的計劃書,從左右兩側各傳了一份,讓大家瀏覽,接著說道:“各位領導,大家好,我是清河鴨養殖場的負責人餘思雅。幸得梅書記信賴,讓我跟大家講一下養殖基地的計劃,我做了詳細的數據分析,大家可以傳閱,我再具體跟大家講一下。”

接著餘思雅從市場的需求,對公社的益處,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等方麵來闡述自己的方案,過程中還例舉了翔實的數據和推算出來的大致效益。

梅書記認真聽完了全程,發現餘思雅對計劃做了很多補充,相較於第一份粗糙的報告,這份報告幾乎可以不用修改,直接遞到上麵了。

他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小同誌果然是個乾實事的。

其他公社的書記和跟餘思雅合作過的單位領導也滿意地點了點頭。誰嫌錢多呢,餘思雅這計劃對他們可冇壞處,相反能增加他們單位的效益,這效益好了,自己也有成績,匯報有麵子,升職也有資本,單位的職工也能得實惠。

但有個部門就不滿意了,那就是計劃委員會的領導。

計劃委員會的蔣主任皺眉看著計劃書說:“餘廠長,你的計劃是在全縣的公社都鋪展開來,建立養殖場。你計算過嗎?明年你們養殖場能銷售多少鴨子,全縣都來養鴨子,賣不出去怎麽辦?小同誌,你想過這個問題嗎?你能負得起這個責任嗎?還有你這擾亂了各家工廠的生產計劃,到時候怎麽辦?年輕人有乾勁有衝勁是好事,但也不能胡亂亂來啊。”

餘思雅不避不閃地看了過去,對於今天的這個狀況,她早有預料,畢竟她要走的是市場的路子,說白了就是奪計劃委員會的權,他們能容她纔怪了。

之所以這個時代的經濟被稱之為計劃經濟,那是因為,每個廠礦企業的生產計劃都是由計劃委員會根據上一年的銷量和需求來製定新一年的生產計劃,然後下發給企業,再根據這個產量聯係上下遊的供貨商。這樣一套流程耗時耗力不說,而且死板,不知變通,生產多少也不是企業說了算,經常造成資源浪費和供給不足。

餘思雅今天的這個計劃書,打破了計劃委員會的計劃,產生了許多變量,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清河鴨養殖場能不能將如此多的鴨子銷售出去。這決定了各大公社養殖場來年的收益,然後各個養殖場的效益又決定了來年能不能鋪路修橋通電,進而影響石灰廠、石子廠、磚廠等相關企業的業績。

這會兒上麵的政策還冇下來,餘思雅也不能提市場經濟,由市場去決定生產。

她笑眯眯地開了口:“蔣主任的擔心很有道理,不過經過過去兩年多,我們清河鴨養殖場與東風公社、陽明公社、永勝公社等九個公社的合作,成績大家有目共睹。這充分說明瞭,這條路是行得通的。咱們縣冇有拿得出手的大型工礦企業,也冇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不能靠山吃山,隻能咱們自力更生,自己創造優勢,清河鴨就是一個很好的優勢。咱們這個牌子在省城已經打響了知名度,供不應求,我們應該藉此打造我們辰山縣的一張名牌,建一個產業集群,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共同進步。”

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可蔣主任並不服氣,哼了一聲:“說得簡單,小同誌,你不過是個小小養殖場的廠長,不知道統領全縣的經濟,安排每一年的生產計劃有多重要,這樣亂來,影響的可不止是某一個單位。梅書記,這不符合咱們計劃委員會的工作原則,我提議這個事就此作罷!”

這話一出,不少人露出了深思的表情。蔣主任的話雖然難聽,但也不是冇有道理,清河鴨養殖場前一陣就還遇到了困難,萬一明年又發生這樣的事怎麽辦?誰來兜這個底,大家固然追求成績,但更希望穩定,用一句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餘思雅因為發言,是站著的,看得比較遠,將大家的神情都納入了眼底。她明白,計劃委員會的分量很大,因為裏麵的委員多是重要部門和企業的乾部,他們的話語權很重,大家都得掂量掂量。

比較之下,她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姑娘就冇那麽強的說服力了,哪怕她例出了數據,也有過成功的先例,可對這些思想陳舊的人來說,還是不可信的。

但今天能召開這個會,說明梅書記是站在她這邊的,至少是不反對她的這個計劃。那就還有爭取的空間。

餘思雅深吸了一口氣,微笑著看向蔣主任:“蔣主任說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我對我們清河鴨非常有信心,來年還計劃擴大招工,並在省城再開一家門店,並將清河鴨推廣到附近的省市。所以我對這個前景非常看好,如果縣裏麵冇法通過這個計劃,那我們清河鴨隻能去省城近郊找公社進行合作生產了,我們清河鴨養殖場的擴產勢在必行。”

要不是一家一家的找公社合作太麻煩了,而且以後變數多,也不好宣傳品牌,餘思雅纔不這麽費勁兒跟蔣主任理論呢。

蔣主任氣得吹鬍子瞪眼:“什麽意思,你這小丫頭片子年紀不大,海口倒是會誇,還威脅咱們了?”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