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狂人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小說狂人 > 平凡之路2010 > 第41章 第一次下注

第41章 第一次下注

-

“我剛剛接手熊廠的業務,發現跟你們萬裏出行有一家關於智慧出行領域的聯合研究院?”

“是有這麽回事兒。”

這個研究院是林一當初為了利用熊廠的技術儲備支援萬裏出行的業務發展而提議的,也是雙方的蜜月期李羅賓給與的幫助之一。

現在合作還在繼續,不過打車大戰結束之後它的地位有所下降,因為萬裏出行已經不必再依靠熊廠了。

所以研究院的研究方式也相應發生了改變,從原來相對偏“務實”的方向,即解決業務問題,漸漸轉為偏“務虛”的方向,即探索未知領域的技術可能性。

玩兒這個是很燒錢的。

儘管林一向投資人許下了盈利的承諾,為此砍掉了那些隻出不進的業務線,但這個研究院還得以保留。

林一雖然在精簡業務的時候要求管理層把自己當成一家出租車公司,但不會不清楚作為一家it企業的技術重要性。

何況這也不是萬裏出行一家的,熊廠在裏麵發揮了關鍵作用。

陸琦適時地說道:“剛纔我提到熊廠重新回到技術驅動的道路上,我的主要設想,也是從矽穀開始我一直以來的願景,就是人工智慧的真正落地。”

“在我看來,這不是好來塢大片裏麵那種刻意營造的科幻感,而是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後的近未來,就成為現實的快要成熟的果實。”

“熊廠要抓住這個難得一遇的浪潮,並且在其中起到引領的作用,從而使我們回到科技行業舞台的最中央。”

“我稱之為allinai,全押。”

“這也基本得到了羅賓的認可。”

“具體來說,出行領域是我們認為最有想象力,最具可操作性的場景之一,是我們決不能放棄的必爭之地。”

“所以呢,我們希望能夠加深雙方在這上麵的合作。”

“我的意思是,考慮把我們原本的聯合研究院提升到更高的層級,並且研究目標直接定位到自動駕駛技術。”

林一從陸琦乾脆利索地切割熊廠在o2o戰場的剩餘資產,就知道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地擁抱“allinai”這條路。

雖然陸琦本人在熊廠呆不到兩年,但以林一後來者的觀察來看,他也冇有給熊廠留下什麽不得了的遺產。

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熊廠還冇有拿出顛覆性的ai產品。

精確到未來六年。

不過林一也冇有隨便拒絕,不光是考慮到對方剛剛支援過自己的麵子,或者眼饞熊廠在國內一流的技術儲備。

他一直在想,下一步要怎麽走。

說實話站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林一上輩子得到的經驗能用來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樣的機會不多了。

與其說向他揭示應該往哪裏走,不如說更多地提醒他哪裏是個深坑。

比如共享單車。

電動車可以搞,這也是為數不多可以直接拿來用的重要結論了。

但是以萬裏出行如今的家大業大,其實可以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他已經不能完全依賴那些來做決策了。

陸琦的提議,是個機會。

熊廠想搞ai,或者說搞自動駕駛,為什麽要拉上林一呢?

因為他有數據。

而且在自動駕駛這項技術的整個故事裏,它就不是為私家車準備的,在商用場景下顯然能發揮更大的威力。

也就是說,雙方有天然的契合點,走到一起是件彼此都受益的事情。

唯一的問題是,熊廠要主導。

這跟之前的技術扶貧不是一回事,熊廠既然把這個當成自己的核心戰略,當然不能像上次一樣,讓林一找了個自己人來當首席科學家。

林一考慮再三,還是答應下來了。

因為就算冇有熊廠,萬裏出行自己也是要做這方麵的嚐試的,跟熊廠合作肯定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式。

“我很讚成陸博士的想法,如果那一天真的能夠早日到來,那麽我們共同追求的智慧出行的目標就會真正實現。”

“不過除了剛纔說的那些之外,我還有一點別的建議。”

陸琦對於林一的合作非常滿意,對他來說相比於心心念唸的人工智慧,之前討論的怎麽處置外賣業務反而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了。

林一又不是熊廠的人,不可能不求回報地支援熊廠的複興大業,所以有條件也是應該的。

如果他真的一無所求,李羅賓和陸琦的第一反應絕對不是林一這小子仗義,而是自己有冇有什麽地方算漏了。

“你說。”

“是這樣,前段時間萬裏出行已經下定決心要自己造車,這事兒你們應該知道,我也跟羅賓專門溝通過。”

林一當時講的時候主要是為了尋求作為股東的熊廠支援,完全冇想到他們今天聊的事情。

“電動車相比於燃油車一個重要的領先優勢,就是方便它的智慧化,甚至有人說電動化都隻是為了實現智慧化而點開的一個前置條件而已。”

“我的想法是,這次合兩家之力搞出來的自動駕駛團隊,雖然定位很高但未必能一步就走那麽遠。”

“我們可以逐步地把階段性的研究成果下發到實際的載體,也就是萬裏出行即將推出的量產車上,讓他們去接受道路和時間的檢驗。”

“我相信你們投入這麽多心血,絕對不是為了搞出一個實驗室裏的玩具,所以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李羅賓跟陸琦交換了一下眼神,更熟悉的前者笑道:“你的電動車應該連圖紙都冇有吧,還說什麽量產車?”

林一鄭重地表示:“一定會有的,而且不會等太久。”

“你們應該相信,一家用三年時間消耗上百億美元的彈藥,贏下了這場打車大戰的人有足夠的效率。”

小小地裝了個逼,李羅賓和陸琦當然都不會當回事,不過林一的提醒也不無道理。

他們搞自動駕駛是要裝到車上去的,這事兒交給萬裏出行似乎也是兩便。

“我覺得可以。”

於是暫且先這麽定了下來。

當然,這是熊廠和萬裏出行雙方都非常重視的一次合作,他們仨隻是碰了一個意向而已。

作為各自未來發展戰略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細節等待他們去碰撞跟磨合。

對林一來說,這是他第一次不依靠已經被驗證過的經驗,對萬裏出行的未來發展下的注。

這樣一來,他考慮了很久的三步走戰略也逐漸成型了。

短期之內,是拿“共享單車”當幌子,暗度陳倉實現盈利和上市。

中期也就是可預見的近未來,在即將爆發的新能源浪潮中分走一杯羹,占據一席之地。

遠期,就看熊廠主導的自動駕駛技術是否能夠落地,即使失敗也有助於林一造車的智慧化水平。

一個無法忽略的隱患是,如果這個場景真的實現了的話,那麽萬裏出行以後會不會受製於熊廠呢?

至少那個時候,萬裏出行應該不是林一僅有的籌碼了。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