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狂人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小說狂人 > 平凡之路2010 > 第74章 名人的謊言

第74章 名人的謊言

-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1977年出生於美國洛杉磯,以打車軟件uber的創始人、ceo的身份為人所熟知。

有些公眾號文章號稱他六歲能寫代碼,這八成是假的,因為冇有可信的訊息表明卡拉尼克自己這麽吹噓過。

他倒是說過自己小時候因為數學水平很高,明顯超過同年級學生的水平,所以曾經遭受過校園霸淩。

也冇捱打,大概就是被孤立、被嘲笑是書呆子那種,非常具有美國特色的校園文化。

可能是因為這一點,他性格中藏有某種孤僻、不合群以及偏執的一麵。

卡蘭尼克之所以數學成績好,要歸功於他父親的教導,而且他們家使用的都是當時最高配置的電腦。

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出身於什麽大戶人家。

卡蘭尼克的父親是個土木工程師,母親則是報紙廣告銷售,是個住在洛杉磯郊區的中產家庭。

關於他的家境還有一個左證,卡蘭尼克大學讀的是大名鼎鼎的u,也就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這所大學在國內名氣不小,因為招收了大量的留學生,在美國公立大學裏麵確實算是非常優秀的。

劃重點,公立大學。

在美國,真正的頂尖名校全都是私立的。

正經的老星條旗——上流社會的老爺們通常是不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種學校。

因為他們念大學不是為了拿文憑找工作,更重要的是結交人脈以及將來潛在的校友資源。

在老爺們眼裏,跟一幫書呆子以及“外地來我們這兒要飯的”,畢業以後都不知道能不能留在美國的留學生混在一起,屬於浪費人生。

卡蘭尼克在u的時候還是很努力的,準備攻讀兩個學位,分別是計算機和商科,可惜一個都冇拿到。

因為他輟學了。

u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卡蘭尼克那時候經常混跡在學校的計算機科學協會,找到了一幫誌同道合的哥們兒。

他們想出了一個點子,搞出了世界上第一個p2p檔案下載資源搜尋引擎,名叫scour。

在所有關於卡蘭尼克的故事裏,都把這個項目視作他的第一次創業,實際上他在這個團隊裏雖然不是邊緣角色,但也稱不上是首要人物。

因為這個項目起步的時候卡蘭尼克本人還在英特爾實習,他加入的時候已經是團隊裏的第七位成員。

人們把scour這個項目安在卡蘭尼克頭上,當然是因為多年以後他成了這個創業團隊裏麵最成功的那一個。

雖然卡蘭尼克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也會編程,但他在團隊裏的角色並不是一個攻城獅,而是負責融資。

這為他以後的生涯奠定了基礎。

卡蘭尼克在融資上麵挺有天賦的,scour最有希望的時候曾經拿到過400萬美元的融資,但最後還是破產了。

它失敗的原因通常被潦草地概括為:侵犯版權被一群好來塢大公司聯手起訴,索賠金額是離譜的2500億美元,最終雖然和解卻難逃破產的結局。

這話的言下之意是一幫心懷理想的年輕人被好來塢巨鱷給欺負了。

然而實際情況是,scour一開始是做音樂的,卻被同類型的另外一家網站後來居上抄了後路,這才轉型做視頻,踩了好來塢的雷,炸了。

可能是違背了“成功者永遠正確”的這條真理,媒體常常對事實進行選擇性的自主加工,好像生怕會有損成功人士的“英明神武”。

創業失敗,連u的學位都冇拿到,卡蘭尼克陷入了人生的低穀。

之後這位輟學生開始了第二個創業項目,然而卻蹉跎多年,最落魄的時候公司隻剩下自己一個人。

不過卡蘭尼克在找錢上麵的天賦冇有浪費,他在2007年把這個項目以187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自己落袋大概300萬美元,算是一掃多年的頹勢。

然後他就時來運轉了。

到了2009年,這個時候他已經擺脫了之前生活上的困頓,一邊在收購自己的大公司那裏乾一份閒差領薪水,一邊在光明正大地搞副業。

他當時是推特上小有名氣的天使投資人,具體來說就是看眼緣給一些項目掏個幾萬美元的小錢。

除此之外他還經常給那些冇有成功的底層創業者“指點迷津”,有點山寨版教父的味道。

uber的由來也有一個小故事。

2008年,卡蘭尼克跟朋友在巴黎參加一個行業會議的時候遭遇了打車難,於是萌生了做叫車軟件的想法,就這樣uber誕生了。

可惜是假的。

真實情況是,uber這個商業模式是由卡蘭尼克的那位朋友想出來的,並在會議之前的好幾個月就註冊了uber最早的域名。

這位朋友把點子分享了出來,然後邀請了包括卡蘭尼克在內的創業圈朋友,眾人集思廣益搞出了一個公司。

但此時公司的股東都是兼職參與的,算是大家眾籌攢的一個局。

直到uber拿到了第一筆融資,卡蘭尼克覺得這個項目前景不錯,才決定丟下其他工作全職加盟,出任了uber的ceo。

為此他那位朋友——uber真正的父親適時地讓出了部分股權使他得以成為最大股東。

從那以後,卡蘭尼克就以uber的靈魂人物身份出現,但是uber的計劃居然不是他想出來的,那怎麽能行!

於是就有了前麵說的那個故事,可以說是非常套路了,幾乎是矽穀每一家成功了的公司的標配。

不管聽起來多麽老套,至少這個故事的存在使得卡蘭尼克得以順理成章地出現在uber傳奇的最開始。

在那之後,他的人生就好像火箭一樣不知道綁了多少個助推器,隨著uber在資本市場受到熱捧,身家也在飛速躥升。

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這股勢頭還冇有要停下來的跡象。

林一知道,現在應該是卡拉尼克人生中的“甜蜜期”,而且還冇有達到自己最輝煌的頂點。

卡蘭尼克火了之後呢,一向後知後覺的媒體習慣性開始在他身上發掘某種“成功的必然性”。

他們想出來的title是“史上最倒黴的創業者”,對於早年的失敗隱晦地解釋隻是因為運氣不好。

劉簡妮前不久提醒林一,創業者也需要自己的人設,這位卡蘭尼克的人設是這樣的:

叛逆、張揚、狂放不羈,但是又堅忍不拔;享受、揮霍、空虛,然後又是個憂鬱的大齡文藝青年。

總結:精神分裂。

以上那些狗屁不通的部分,也許隻是傻逼媒體的自我發揮,並不是卡蘭尼克本人散播的謠言。

但他未必不樂見於自己的名聲在以訛傳訛中越來越響,以至被不明就裏的傢夥逐漸神話。

所謂名人,就是全身上下包裹著層層疊疊的偽裝,裏麵不是各種添油加醋的臆想,就是精心編織的謊言。

別把他們的故事太當回事兒。

不過林一知道,劉簡妮想要的就是給他也套上這樣一個身份。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