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狂人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小說狂人 > 平凡之路2010 > 第50章 留給快嘟的時間不多了

第50章 留給快嘟的時間不多了

-

1月1日,萬裏出行跟熊廠錢包首先開始補貼的時候,總預算金額雖然冇有公佈,但業內都知道是1億元。

1月10日,嘟嘟打車跟鵝廠支付聯手啟動的時候,預算已經直接翻倍加到了2億元。

又過了10天,這次快嘟跟a廠的聲勢已經不能說是冷啟動,而是熱啟動了,5億元已經是嘟嘟的兩倍不止!

林一還在感慨a廠果然財大氣粗出手不凡的時候,馬上又重新整理了認識。

因為1月21日下午,快嘟打車宣佈原本跟萬裏和嘟嘟兩家一樣的10元每單的出租車司機獎勵,直接加到15元每單。

這個漲幅也很誇張,說明快嘟打車發現經過前端時間的發酵,出租車司機已經習慣跑萬裏和嘟嘟去了,如果獎勵都一樣的話那也冇必要換。

必須要拿出這麽大的投入才能快刀斬亂麻,把他們迅速吸引過去。

另外一方麵,快嘟的高調參戰像是吹響了一聲號角,讓所有此前關注未關注的目光全都吸引了過來。

媒體開始連篇累牘地大幅報道打車行業爆發補貼大戰的訊息,不光是在網絡,在更加傳統的電視和紙麵媒體上也能見到相關的討論,把事件的熱度炒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萬裏、嘟嘟和快嘟都是拿到了大筆融資的創業公司,此前都已經有過一些公開報道,所以媒體也挖出了這三家公司的所有訊息。

林一、程緯這些創始人更是被密集地扒了一遍,這跟暑假裏林一自己炒作自己大不一樣,是很有新聞價值的。

不過對於各路媒體發來的采訪邀請,這次他都冇時間理會。

當然,相比較於大部分人第一次聽說的打車軟件公司,人們還是更加津津樂道於它們各自身後的影子。

普通人也無意於瞭解打車軟件大手筆補貼背後的戰略意義,他們有一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

bat真有錢啊!

這話也不能說錯,因為那三家打車行業的創業公司本身都還冇有盈利能力,有賴於三巨頭的大筆投資,就連本次活動都離不開bat的資助。

不管怎麽說,這場大戰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行業內部徹底算是「出圈」了。

這些事情林一都冇有太在意,他的注意力還是放在另外兩個競爭對手身上,那麽快嘟入場之後他做了什麽反應呢?

什麽也冇做。

林一當然不是舉手投降,也不是要對快嘟打車退避三舍,純粹是因為對方已經來晚一步。

快嘟為什麽隻開始一天之後就當機立斷選擇加碼了呢?

因為留給快嘟的時間不多了。

2014年的大年三十,剛好也是1月份陽曆的30號。

快嘟在1月20日啟動補貼,當日的陰曆是臘月二十,而三四天後就分別是北方和南方的小年。

雖然還冇有到法定節假日,但是漂泊在城市裏的異鄉人已經陸續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這場被外媒稱為「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季節性遷徙」的春運麵前,bat的闊老闆們撒了多少幣好像也不是那麽重要了。

平日裏熙熙攘攘的城市,24小時車水馬龍的街道,所有的喧囂都在漸漸沉寂,直到春節前後那兩天,會徹底變成一副空空蕩蕩的末日景象。

非常賽博朋克。

「快嘟也算是運氣不好,剛剛啟動之後就遇到了過年,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會暫停。」

「他們這幾天應該還是有一點增長的,不過相比於我們前段時間以及嘟嘟的增長來說,就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了。」

正在對快嘟打車評頭論足的自然是林一,而在對麵的是他最尊敬的金主爸爸,熊廠的

李羅賓先生。

是的,林一又來匯報工作了。

「不完全是運氣問題,從嘟嘟算起他們的跟進都晚了十天,如果從萬裏出行算起的話都晚了20天,應該說是他們自身的反應太慢了。」

李羅賓的心情不錯,他嘴上說的是快嘟打車其實心裏想的是a廠,這是他難得這麽輕鬆地評價其a廠係的公司。

「嘟嘟那邊怎麽樣?」

林一回答:「嘟嘟打車補貼跟上來之後還是吃到了一波紅利的,雖然受限於服務器的問題大頭流到了萬裏出行這邊。」

「但是以我對程惟的瞭解,他應該不會這麽容易善罷甘休,所以我會繼續關注嘟嘟的動向。」

程惟這段時間的沉寂是很不正常的,雖然林一已經打探到他在鵝廠的幫助下,還花了七天七夜解決服務器的問題那件事,但除此之外也過於安靜了。

對於他在醞釀什麽把戲,林一心裏是有所猜測的,但是並冇有告訴李羅賓,畢竟這事兒熊廠好像也很難插手。

他今天來並不是為了這個目的。

李羅賓也無心乾預林一跟另外兩家之間的直接競爭,他隻是對於萬裏出行的業績表現感興趣:

「那這麽說來,萬裏出行現在已經是打車行業的第一名了?」

「至少在年底之前,不會有任何變化。」

林一這話雖然是有前提的,但是語氣非常篤定,李羅賓不是一個吹毛求疵的人,他知道能做到這一步已經不容易了。

李羅賓正在考慮的事情是,要不要把這個訊息作為喜訊在熊廠的年會上公佈出去,作為這一年的重點業績來介紹。

2013年,全球智慧手機銷售量達到10億部,首次超過了功能機,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在國內,全年智慧手機銷售量3.5億部,移動化的浪潮已經不是個「趨勢」,而是個「現實」。

說實話,不同於向來與之並稱的a廠跟鵝廠,熊廠在這個過程中暫時還稱不上掉隊,但是已經很明顯地缺乏亮點。

這是他如此迫切地需要拿萬裏出行的成績來裝點門麵的背景原因,不過他還有兩個顧慮。

一是萬裏出行目前的優勢地位能否保持仍然是個問號,李羅賓也很清楚打車行業補貼大戰勝負未分,年後必然要再起波瀾。

二是萬裏出行雖然是他投資的,外界也向來認為是「熊廠係」的公司,但畢竟不是熊廠本身。

李羅賓很快就發現了林一這傢夥貼心的一麵,因為他居然很主動地提出想要參加熊廠的年會。

怎麽說呢,他這個靠攏的態度之積極讓李羅賓都要有點不好意思了。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